小镇做题者、disco和teen pop
昨日午后慢跑,点开一张「猛士 Vol.01」。典型的80年代合成器音效混在一起,不可谓不嘈杂,而彼时我秒退30年的情绪,因与目之所及的巨大反差,默默调整十多秒才逐渐平静下来。
生于小镇做题者的年代,物质匮乏,照片平均每3年能拍上一张已然很知足,遑论视频。然数十年如白驹过隙,故地重游,无论所到何处,不消说,尽皆物是人非,不复当年贫苦朴实之窘态。
「猛士」、「荷东」,一声前奏想起,动次打次。那台靠小学考试成绩换得的价值不菲的国产单放,插着音质不能说全损但也有限的头戴耳机,再配上玻璃下压着课程表和一些票据的方台,台面再摆放上书籍、笔记、作业和文具…… 恰似《少林足球》里星爷闭幕仰面:“我感觉到,全部都回来了”。
家里那位问我,迪高这么吵,你确定小学生能听这个写作业?
嘿嘿。
初中么,港剧港乐=流行风向标的时候,我随身听里常年插着的是MJ。惭愧的是,虽然不再是翻录带,但正版是不可能正版的,那个年代穷学生的最爱就是小商品一条街。从四大天王的热单合集,到小霸王64合一,再到电子宠物喂小鸡,想逃避课业走上“歪路”,总有一款适合你。
再到高中,满大街小店齐唱《心太软》之时,自己订阅外研社书籍随附磁带引我入坑Backstreet、小甜甜,M2M和N’SYNC。磁带中课文听力估计回放不超过两遍,而这些倒带、播放不计其数的热单,却让我把有限的伙食费投到了那几张千禧年teen pop的热门专辑上。现在想起,虽然每周的自由不超过两节课(周日下午3、4节),或许那个电脑报上天天教WIN98操作技巧的年代,社会发展怕是二阶导数都熠熠生辉吧。
大学,时间的充裕、校园网的接入,听说那会儿世界触手可及。Westlife这种都算耳熟能详了,之后排着的98°、Boy Zone、Savage Garden、Lene Marlin以及Craig David,伴随着继续热火朝天的一众港台新秀,牢牢占据着自习室的CD和MP3存储容量。我还记得,街机模拟器和war3带走了不少人的学位证,而仙剑经典的原声音乐MIDI,至今还躺在我的NAS硬盘上,几KB的微小文件尺寸和大到充溢胸腔的感动,好像完全不成比例。
工作后,散伙饭桌说再见的人,再也不见。爱听的歌再也不靠串宿舍借碟片,从一首电影插曲Crazier入坑Tailor,至今会在车上反复播放的还是那几首民谣风格老作品。纵是至今依然火爆蓝星的她,我也已经听了快15年……
这些音乐,这些经年累月的口水歌串烧,哪里是什么billboard……这分明是自己的vlog、我的时光机。没有它们,叫我如何真切的听清楚那已在无数次梦中模糊的、回不去也抓不住的(滤镜中的)过往啊。
文章的脚注信息由WordPress的wp-posturl插件自动生成